原材料持續漲價海運費又創新高鋼企面對挑戰
發布時間:2019-4-19 11:32:02 瀏覽量:2024 【字體:
大 中 小】
原材料漲價持續海運費又創新高
對鋼鐵企業而言,可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鐵礦石價格大幅高漲產生的影響尚未散去,鐵礦石海運費用又達歷史新高,而澳大利亞的礦山企業也前來“湊熱鬧”——提出明年澳大利亞鐵礦石以“到岸價清算”,或者尋求海運補貼以填補與巴西礦的差價。
的確,近一年來國際海運市場價格上漲,已經讓我國的不少鋼鐵企業受盡進口鐵礦石成本上升之苦,澳大利亞又提起這樣的要求,顯然是雪上加霜。不過,諸多業內人士認為,現階段國內大型鋼廠,例如寶鋼、武鋼、沙鋼等企業和國內外的航運公司簽署了長期的航運協議,在海運市場上有比較穩定的長期協議,可以免遭影響;但一些中小鋼廠就不太好說了。
除此之外,對于2008年談判結果的預測基本上是一邊倒——價格再次上漲,因為價格上漲的根本性因素是鐵礦石市場寡頭的壟斷。盡管自2006年以來,國際鐵礦石供應量持續上升,市場也早已擺脫了供應短缺的狀況,供求進一步達到平衡,但還是無法阻擋價格一路高漲,說到底,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使然。
鐵礦石價格上漲,也就代表生產成本將進一步上漲,針對國內的鋼鐵企業而言,也許并不是利好消息。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明,鐵礦石價格上漲的消息對整個國內鋼鐵行業而言或許是件好事,但充分考慮運費、等要素,具體到鋼鐵公司的成本危害,就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了。危害鋼鐵公司的最主要因素還是,供求關系的變化將直接作用于鋼鐵價格。
在我國鋼鐵鐵礦石原料嚴重依靠國外進口的情況下,針對原料價格的上漲和海運費漲價,國內某些大型的鋼鐵公司好像并不是很擔心。包鋼股份有關人士表示,因為公司擁有自己的鐵礦石,對國外鐵礦石的依賴并不大,關鍵在于公司自身采取措施將提升的利潤消化在每個生產環節當中。在現今鋼鐵行業買方市場已經產生的情況下,提升產品價格并非行之有效的途徑。
相對于自己擁有礦山的企業,那些對鐵礦石進口較為依賴的企業,原材料漲價是一個極其不愿意聽見的消息,這不但代表產品成本進一步增加,在競爭方面所要承受的壓力也進一步擴大。這樣的話,這些公司也并非眼睜睜地看著原材料價格年年上漲,相應的措施在案不斷發布,如控制成本、減少流程、豐富產品結構以確保收益等。
分析人士指出,在高度依賴進口的情況下,鐵礦石價格的大幅上漲,勢必帶來鋼鐵企業成本的大幅攀升。因而少數實力雄厚、生產工藝先進的大型鋼鐵企業可以多生產高端產品,并根據提高產品價格將鐵礦石的成本因素轉移到下游企業,進而避免損失。而對大多數資金較為薄弱、承擔風險能力較弱,以生產建筑用鋼或者低端產品為主的中小鋼鐵企業來說,由于提價的空間比較有限,將很難轉嫁其成本,只有被動承擔成本損失。因此,只有在中間加工及下游銷售上做文章,并且利用多種衍生工具對沖原材料和運費的價格風險也許才是更為有效的方法。